不惑之年立宏願,人生自此才開始,
晨昏勤練外丹功,終生義工不推辭。
不惑之年 真能不惑?
子曰:「四十而不惑」
道德經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人到不惑之年,總是令人覺得應該對人生深省一番,真正能不惑嗎?
唐寅自述不惑之齒於桃花庵,詩曰:「田衣稻衲擬終身,彈指流年了四旬;善亦懶為何況惡,富非所望不憂貧。僧房一局金藤著,野店三杯石凍春;如此福緣消不盡,半生落魄太平人。」
徐一村的逝水年華:「離家少,未曉惜春花。天真少年遊,以為年年秋月地堂照,何必心焦﹖流年暗換,彈指芳華逝,到而立,至不惑,移山填海事未成,抱負全消。年年花依舊,形影非昨宵。何時了﹖知多少﹖華髮鬢上飄,帶恨憶往朝。」
野人的近不惑矣無以為題:「不惑今才欠一年,春風又綠草芊綿。消愁但有詩兼酒,勞案殊無茶並煙。此日繁花如過眼,當時豪語尚依然。微軀病體何曾惜?猶自惶惶愧俸錢!」
在我看來,真正能不惑的人恐怕不多,一般人總是在感傷中度過不惑之年,在感傷之餘,唯有更加精進才能不枉此生。
不惑之年立宏願,人生自此才開始,
晨昏勤練外丹功,終生義工不推辭。
禪花
Jan. 24, 2007
評論
不惑之年,真能不惑?似乎不太能適用於這21世紀…
你的說法,挺不錯的。
回顧我的成長過程,至少到目前為止,
其實這個社會並沒有給出一個讓生命完整去經驗每個階段的機會。
而孔子說:
「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
如果四十之前沒有讓自己的生命全然去經驗的話,要談四十而不惑,似乎是難啊~
更別說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踰距了
看到你的文章,引發了一些感覺,所以手癢就……
請包容囉~
[版主回覆07/21/2007 20:06:29]
謝謝你的分享
我也認同目前這個社會並沒有給出一個讓生命完整去經驗每個階段的機會, 尤其是像我這種每天為生存而忙碌的人.
放不下世俗的包袱, 雖然一直想擺脫煩惱, 但總是放不下, 心中仍是無法捨去執著, 這也許是自己仍不夠努力吧!!!
此外, 我認為 "不惑" 與 "知天命" 是可以同步來體驗的, 在我看來尋求如何善用自己之力來造福社會就是最快體會 "知天命" 的方法, 我認為天命早已定, 人生的歷程只是為完成自己的天命所鋪陳, 只要一心不亂, 專心求道, 就能接近自己的天命 !!!
禪花
July 21, 2007